运船
前四后八自卸车载重北运河上常年行驶的漕船分为3种:江南浙江船称江浙船,长80市尺(旧尺码,每尺相当于今市尺9寸,下同)、中阔15市尺、栈深6市尺;湖南、湖北船称江广船,长90市尺、中阔16.5市尺、栈深6.6市尺;山东、河南船称浅船,长71市尺、中阔14.4市尺、栈深4.4市尺。
船只载重量大小以“料”和“石”为单位,每“料”合今重30公斤,每石合今60公斤。每船限载粮,元初为79至100石,康熙年间为400石,雍正年间增至600石。嘉庆四年(1799),江西船有的载到1263石,加上土宜,近1500石。金代年漕运量170万石,至少需船17000只(次)。元初兴海运,于至元十九年(1282)造海船60只,大载千石,小载300石。延祐三年(1316),浙西平江路刘家港开船1653只,浙江庆元路开船147只,总计1800只。大者装载千石,小者装载2000余石。除运粮外,很多船也常揽载私货,“楚、蜀之木和滇之铜、豫章之陶、吴越之织贝、闽粤之橘柑皆由运河运往京城”。
漕粮船逆水而上,每30只为一纲,编队航行。时有纲户8000余,每年有船只万余艘及水手、纤夫10万余人往返于运河之上。因水浅河窄,航道多塞,船夫虽多,行驶艰难。况且冬季航道结冰,夏季雨暴,洪水宣泄,漕船主要集中在春、秋两季航行。“春运以冰消行,暑雨毕。秋运以八月行,冰凝毕”。每年春秋两季,运河上一派繁忙景象。依据“粮船齐足,方许倒卸”定制,常有上千只漕船集中靠岸,所占码头岸线不下十数公里,百万石粮食一月卸完。
漕运浅船数额不定,明代天顺年间定船11770只,成化时12114只,嘉靖时12140只,万历时11688只。清代康熙前有漕船14505只,康熙十一年(1672)7964只。雍正至咸丰年间减至6296至6969只,其中嘉庆十六年实用6331只。
由于江南船大重载,至尹儿湾一带难以继续全载上行,必须就地将大部分漕粮卸下,换载百石左右的红驳船,分批转运至京都或通州。顺治初,首先在天津至通州间设红驳船600只,康熙三十九年(1700)裁撤。五十年,改临时雇佣民船漕运,自带驳船至北运河募夫,共备驳船1200只,其中天津县经管360只。每船雇船户一人,给腰牌一面,上面填注姓名、年貌、住址、船舶号,并造花名册备查。船上的水手、舵工一般有四五人,由船户自行雇募。五十二年,江西、湖广增造驳船300只,亦归直隶在北运河上备拨。拨漕每百石给船户饭米1石2斗,拨价制钱6000文,其中交船户3000文、交旗丁2000文、扣存道库1000文,为岁修油饰之用。乾隆二年(1737)封雇民船2000只,四十八年改为1500只,五十年停止封雇。定漕粮水浅时起六存四,水足时起四存六。由于漕船、货船数量很多,各种船只互相争道,嘉庆五年(1800),严格规定各种船只的航行顺序:漕船先行,织造物及运船、木排等排尾在后,如有违犯,严惩押解人员。六年,天津县在北运河上有红驳船100只、其它运船600只,每10只设小船头一人、每百只设大船头一人。凡船户有弃船、偷米情蔽者,惟大小船头是问。拨船空闲只许在北运河一带揽载,不得越过津(卫)、通(州)。为防止影响整队漕船运输,对天津县驳船“三月前准揽商贾盐斤,四月后不得远行”。嘉庆十六年,天津至杨村间再添驳船360只。为示区别,旧船于船后加横板书写字号并火烙“直隶官驳船”字样,新船则在船头用粉地书写字号,每年油饰一次。道光六年(1826),北运河上驳船总计4500余只,但仍须大量雇佣民船轮流拨运。(未完待续)
北辰区政协
(本文来源:天津网-天津日报)
上一篇:东风新型轻量化运煤自卸车试制成功
下一篇:加快车辆更新步伐 调整运力结构>